看 见
●山栀子
今天,在二年级某班观课,数学,《角》。或许是刚开学,又或许是今天教室里的“访客”很多,孩子们很是兴奋,听课的间隙,时常左顾右盼,窃笑低语。课中,有一次小组合作探究。任务是,四人一小组,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,找一找都有哪些“角”。
就在我身边的小组,前面两个小女孩很快转过身去开始摆弄起来。后面一个女孩,一个男生。男生很是显眼,圆圆的小脸蛋,很大一双眼睛,很可爱的样子。再长大点,肯定是个小帅哥。三个小女孩合作得很愉快,很投入,丝毫没有因为旁边多了“观众”而显得羞涩。你一言语,我一指点,“角”的样子似乎就出来了,那表情看起来很满足。一瞬间,我感觉旁边的男生显得很孤单。他不说话,也不动手,眼神总盯着桌面,也偶然会抬眼看看我,然后再埋下头,如此反复,或许是因为羞涩。课照常进行,孩子们分享着自己的发现。越是往后面,气氛越活跃。
我开始观察刚才那个小男孩。同学们举手的时候,他默默地低着头。同学们讨论的时候,他默默地盯着桌面,或是看着前桌的背影。同学们画角的时候,他终于动了笔。然而,他竟不是从顶点开始画线,而是从线画到顶点,很明显也很典型的“错误”。同学们上台展示的时候,他又恢复了老样子,目光游移不定。课堂高潮起伏,又渐近尾声。在这一片热闹的课堂氛围中,这个男孩显得格外冷落。如果不是像我这样一个旁观者,没有人会看见他的状态。40分钟的一节课,举手发言的孩子太多,要求展示的孩子也很多,老师自然很难从人群中看见到他的样子。他学习态度上的消极,他学习过程中的错误,自然不会被人看见并加以纠错。还有,课堂教学中,老师往往会满足甚至陶醉于孩子们的群体正确,这种心理下,这样的孩子和错误也自然被“淹没”了。长此下去,这个孩子会是什么样呢?教育中,这样类似的镜头并不少见。在缤纷热闹的课堂里,还有不少这样的男孩、女孩。理想的课堂,应是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课堂。教学中,生命如何在场?这是一个重要的命题。合作时,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在参与;分享时,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在倾听;展示时,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在关注;思考时,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在用心。这正是对群体学习状态和效果的考量。
教育,要承认差异,并允许落后。但是,一定不能少了对弱者的关注和支持。这就是教育的生命立场。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都要被“看见”,对群体学习中的弱者要心中有数。这样,我们的目光才不会被课堂表面的繁华所“屏蔽”。课堂上那个孤独的身影,你看见了吗?(作者单位:松滋市实验小学)推荐阅读:
1、【教师节专栏】岁月无言,唯心能语|李艳丽
2、【上清走笔101】开学致辞:丰润生命,共享成长|山栀子
3、【上清走笔99】互联网时代,教师职业行为的挑战和应对|山栀子
4、【上清走笔46】让教育看见每一个孩子|山栀子
5、【故事】读书的孩子很美|山栀子
6、【故事】观课中的尴尬|山栀子